网站首页 艺术简历 书法作品 书宗晋唐 艺术观点 研究生班 个人相册 艺术资讯 出版著作 艺术视频 国学研究 西学研究 国际交流
个人简介
王岳川: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论室主任,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书法院副院长,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等十所大学双聘教授。
详细>>
书法作品
子思《中庸》句46x240cm,2020
庄子《庄子》语53x240cm,2021
诸葛亮《诫子书》句
萧统《陶渊明集序》句
吴承恩《西游记》句136x35cm
王岳川《书法随笔》60x136cm,2018
艺术资讯
学术与艺术双重建树的启功

文/王岳川

启功先生去世多年,有人说“后启功时代”来了。但在我看来,启功先生所代表的“学者书法”在新世纪中z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之训”是大学校的灵魂和身份。北大校训历来有多种说法,但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大致能表达出北大人的精神共识;清华大学径直采用了《易经》八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师大的校训则是由启功先生撰文并书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我看来,这八个简朴的训言,正是启先生一生的精神气质的缩写。


一 学术与艺术的气质互补


在学术与艺术之间的启功,不仅是学者更是书法家,他是学者书法家的集大成者。

在学术上,启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等。他执教70年,他带过的硕士生、博士生超过30人,教过的大学生不计其数,可谓桃李满天下。

在书法上自成一家。他认为“向古人学习也不一定死学某一家、某一派。我幼年时学祖父和上辈成亲王的,后来又学过赵孟頫、董其昌、米芾,再后来学二王、颜真卿、欧阳询及唐人写经。十年动乱期间习柳公权。这样兼收并蓄,经过消化,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它将学术汇入书法的内涵,将书法吸纳学术的丰厚,使得这种说法成为书界共识:“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它渊雅而具古韵,饶有书卷气息;它隽永而兼洒脱,使观者觉得很有余味。因为这是从学问中来,从诗境中来的结果。”

重视书法名帖的精到。启先生说“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力锋看笔锋”,从自己书法实践的经验和规律,探讨碑文的时代风格、雕刻工具、时光磨损等特点来阐发被刀石泯灭了的字迹原貌,将出土墨迹、唐人摹本与后世刻帖比较印证,还古人书法原貌的真精神。他在《论书绝句》中说:“少谈汉魏怕徒劳,简版摩挲未几遭,岂独甘卑爱唐宋,半生师笔不师刀”。“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应竟体芳,偶作擘窠钉壁看,旁人多说似成王”。因此,学习碑刻书法,要明了刀和毫是两种不同的工具,具有不同的审美意境和艺术格调,以刀为笔,以笔摹刀都是舍近求远。

学习书法,出处入门大抵需要实践练习即可,要想登堂入室,则需要深入理论,达到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就此启功一长段话将此事说得十分通透:“遇到过很多朋友问:我想学书法,应该看些什么书法理论著作?我多数答曰:不用看书,先练三五年再说。……有钱买书,不如有钱买帖,有闲看书,不如有闲读帖临帖。等到想写文章时,再看书论,才能丰富文稿,不至于无话可写。对于这点我倒深有感触。从初学之时,就对理论有非常深厚的兴趣。有些老手告诉我,大概学下四五年,就可以看理论了。初闻不信,自认为理论而已,能有多难?还用学四五年才能看?后来每日看理论,终于发现人家说的有道理。看理论看的很多,想的也很多,虽文辞上看的懂,却想不通。究其原因,才知道是手上功夫不够,练得不多。后来通过一点点练习,一点点体悟思考,渐渐能看懂一些书论,但非常少。学习就是这样,当能看懂的时候,会拼了命的看。当看不懂的时候,就索性不看了。闲暇时候不看书论,总需要看点别的解闷,于是我盯上了历代的法帖。从晋唐一直看到明清,大概有千余位古人法帖,或多或少,我都看过。看风格,看笔法差异,逐渐的,越看越细致,能分清各朝代的差异,继承处,创新处。看得多了,发现有些人写的字相似,于是拿出来对比,一对比,发现自己看帖越来越细。后来才知道,这种细致就是所谓的读帖,以前一直不明白看帖与读帖有什么差异,以为是一件事。其实差异很简单,看大面,看字形,就是看帖。看细节,看笔法,看结构布白取势,就是读帖。看帖细致之后,自然临的也就细致了,水平也就提高了些,这时候也没想去再此光顾理论。直到有一天,无意间看到了苏黄董王的理论,发现能看懂的更多了,而且觉得非常有道理,甚至对自己理解书法有帮助,由是开始注重理论的学习,那时候确实已经学了三四年。第一年看理论,第二年能看懂一些,紧接着看历代法帖两年,整个过程就已经三四年……看的懂苏黄的理论,毕竟他们的比较简单明了。但是看不懂高级理论,如《张长史叙笔法十二意》,看不懂,以为说的太过玄妙,华而不实。后来又练习草书,练了二年,回头又去看这本理论,发现通了”。这种深入浅出的阐释,言简意赅的现身说法,解决了很多人轻理论导致自己很难突破书法瓶颈的苦恼。

以书法笔意入画。启功笔下颇有文人画意蕴,喜欢拟米元章、文衡山笔意的静简苍茫,早年喜欢作山水画,“秋山人在画中行”是其常用的题材。老年境界常以兰、竹比德,喜欢勃勃生机的兰花墨竹,以劲健书法之笔入画,高风绝尘,温润秀丽。晚年画作价位呈稳步上升趋势。嘉德、瀚海等拍卖会上,启功的作品大多价位很高。由于精通治印,启功自刊自用印章近200枚,真正达到了诗书画印一体,思深境高。

启功的诗文皆佳。有名的《西江月》:“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拴牢,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数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篇篇瞧,不见这般上吊。” 写颈椎病发作做“牵引”治疗,何等轻松大气,化痛苦为幽默。他写的砚铭“直如矢,道所履,平如砥,心所企”,表达了自己做人的直平的道心。铭文:“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中的 “坚净”二字作为自己书斋的名号,表征出自己言为心声,字为心志的精神操守。

鉴定大家“观千剑而识器”。从小浸淫于书画精品中,阅人无数,所以劣品赝品难逃启功其眼。启功对古代书画、碑帖见识卓异,文物鉴定造诣精深,曾被聘为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加之他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一片丹诚,不仅竭泽而渔地搜集材料论证自己的鉴定观点,而且从文化史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云,而不惮于对每个字每张画的考证。经他过目的古代艺术精品,数以千计,他大都能以广博的学识加以精确判断。


二 苦难人生的大朴无华者境界


启功无学历而解聘。今天的大学,如果无学历大概是永远无门而入。启功早年也是受够了无学历的苦——三起三落,三进辅仁。启功因家贫中学未毕业而辍学。陈垣先生慧眼识英豪,帮他找到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的职业。但不久辅仁的校长认为他中学没有毕业怎能教中学,进而停止了他的教学。这对启功打击很大。陈垣再次介绍启功到辅仁大学美术系担任助教,但院长再次以“学历不够”为名而解聘。两度失业,启功只好在两家人中任家教,辅导两家的孩子考小学和中学,间或还作画卖画以维持生计。陈垣坚信大才不能被埋没,第三次聘启功教大学一年级的“普通国文”。这种知遇之恩使启功终于走上了大学学术平台。他曾深情回忆道:“我从21岁起得识陈垣先生,直到他去世,受陈老师教导,经历近四十年。”为报此大恩,晚年启功三年呕心沥血,伏案创作了上百幅书画作品,并在自己79岁时,为感谢恩师将义卖字画所得一百六十三万余元全部捐给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其后又不断捐资设助学金和“励耘班”。“励耘”即陈垣先生的书斋之名。

政治苦难的玉成。1958年启功被扣上“右派分子”的帽子,已经被评定的教授职称被取消,薪水也降了一级。好在一年后,在恩师的帮助下,终于摘掉了“右派”的帽子,但却不能再教书。不能在讲台上思游千载,启功就在笔耕开始了自己下笔千言,走上了学术艰难的写作之路。

陋室中的辛酸。启功与大他两岁的章宝琛女士结婚43年,一直寄人篱下借住在亲戚家。等终于在北师大分到自己的房子,而妻子已经逝世了数月。启功一生无儿无女,妻子去世后,一直过着孤独而清苦的生活,于是好心说婚者使得启老家“门庭若市”,启功将双人床换成单人床明志,从此清静下来。

经历了大的苦难后的幽默是生命智慧的结晶。

启功先生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但他却说:“本人姓启名功字元白,不吃祖宗饭,不当‘八旗子弟’,靠自己的本领谋生。”有人给他写信,爱写“爱新觉罗·启功”收,开始他只是一笑了之,后来越来越多,启功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上场就说:“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这种化解的智慧非常人所能。

不仅如此,他早已看透了生死关隘,66岁时自撰其《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人生境界往往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一次几位青年诗人和书法家到启功先生家高谈阔论,到了吃饭的时候,启先生说,教师工资不高,只能请大家吃家常便饭。还有一次,一位狂热的启功书法爱好者,进入启先生家坚持不走索要书法,启先生告诉他自己正在生病不能写字,这位青年人坚持不走并要说要跪下索书,启先生说如果这样我也跪下了。启先生的真诚和平等使这位青年终于退了出去。

有人将启功先生和余秋雨两位文化名人面对文化界的假冒伪劣现象,态度不同加以比较,认为:“在感情上,我倾向于启功先生,他是推己及人,古道热肠,自己过得不错,还为那些侵犯自己利益的造假人着想,生怕“我一打假,也把他们的饭碗打碎啦”。在理智上,我则服膺秋雨先生,他的做法无疑更具法制精神,更与时代合拍,也更有利于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我看来,启功先生的这种宽容,恐怕与他少年艰难生涯和透悟人生的仁心宽厚紧密相关。


三 启功呈现学者书法家的意义


启功从来不说大话,而总想书法金针度人。他说:“所谓工夫,非时间久数量多之谓也。任笔为字,无理无趣,愈多愈久,谬理成痼。惟落笔总求在法度中,虽少必准。准中之熟,从心所欲,是为工夫之致。“工夫”,并非指练习时间长,也不是指练习数量多。如行笔自由散漫、毫无法度,则写的越多,时间越久,病的越深。……所以,看一个人的书法评论,书法见解,很容易看出一个人水平的高低。如果没学过二年,或者学了八十年还不会读帖,根本连理论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就更谈不上见解了”。

启功的时代过去了。书法界更加喧嚣无序,无知无识而口出狂言者有之,黑白颠倒的小人围堵攻讦君子有之,烂书怪书甚嚣尘上而自称大师有之……,在这种时候,我们更怀念启功的清纯典雅的书法的清新自然。我们在启功先生著述丰瞻、书艺精深的人生中,不仅可以通过等身的著作走近他,同样也可以通过他的书法心迹走近他的艺术世界。他留在身后的不仅有诗意与文字达到统一,使我们读之会心一笑,凝视之则满目幽香文字和书法,而且有那种处变不惊,在仁山智水之中书写的东方人精神智慧。

历代大学者在生前并没有求发达之思,但他们藏之名山的著述却传之后世并泽被后代。启功先生这样的著名学者数十年如一日地著书立说,是中国二十世纪思想史的见证和缩影。学者思想浓缩在其等身的著作中,而学者的书法境界则体现了他们深厚的生命情怀。学者的学术思想已经广为人知,而他们境界高远的书法作品也应成为当代中国书法中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人们将在读其书观其字中,感受到他们道德文章和艺术境界的双重高远。学者书法风范将成为新世纪书法文化之“法”,因为世纪风云和人生体验整合在学者书法中,使人于温润含蓄中见到学者深层的文化积淀。

学者书法的意义也许在于,重新确定书法的人格提升和审美陶冶作用,书法既使心灵净化,又使心灵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无限。在学者书法中,可以真实地显现出学者书法的当代魅力——人格提升和精神超越!

上一篇:论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十大关系    下一篇:文化重量与海外前景 ——王岳川与李泽厚
王岳川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http://www.wangyuechuanart.com/wyc/